3月新臺幣至今已重貶逾1.8%,壽險本月匯兌壓力依舊不大,且可能還有匯兌利益,除非有特殊考量,估計賣股債的幅度亦不會大幅拉高,甚至可能逢低進場加碼股票。
相較於2021年1月及2月的股債市大多頭,今年1月及2月因美國聯準會可能大幅升息、全球通膨問題及俄烏戰爭拉高地緣政治風險等三大原因,資本市場震盪不安,壽險業者可實現股債的空間大幅縮小,1月還可以趁臺股1萬8以上,實現不少股票獲利,2月除了富邦人壽,其他壽險公司實現金額多不大,與去年9月情況類似,當時因爲大陸地產公司爆雷,造成股債市波動。
但去年9月危機很快就解除,今年前2月的問題仍延續到3月,且今年2月底六大壽險公司淨值下未實現利益,與去年9月相比,少逾4,100億元,更比去年底市場回升時少逾5千億元,即3月手中的「獲利本」比去年底少很多。
壽險業者分析,2022年資本市場可能會有一波調整,但所幸今年新臺幣匯率獨強機率較去年小,六大壽險前2月都出現匯兌利益,可增提外匯準備金,兩個月六家公司共增提近250億元,六家合計有607億元的外匯準備金,是2019年9月之後,即29個月的新高,有些公司甚至會適度打開國外投資部位不避險,則匯兌成本可望下降。
且若美國聯準會將啓動升息行動,國外債市會提早反應,壽險公司將增加海外債券的投資,提高經常性收益率(recurring yield),市場固定利率拉高,壽險公司就比較不用在股海債市中殺進殺出,賺資本利得。